地质资源系成立于2023年,其前身是土木工程与资源勘查系,成立于2010年4月,本科专业为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勘查方向)。资源勘查专业于2006年起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培养出14届本科毕业生。
地质资源系现有教师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2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6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3人。拥有“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招生点,在“高原地区矿产资源勘查与生态修复领域”进行招生。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在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方向进行招生,自2019年招生以来,已连续培养3届毕业生,为国家和地区培养了高层次技术人才。
本系教师承担国家级自然基金项目近5项,省部级项目近20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奖项4项,发明专利5项,每年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3~5个。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
近年来,地质资源系教师积极参加青藏第二次科考、深地项目、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项目和工程,参加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锂铍锡等稀有金属找矿、地热资源勘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防灾减灾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项目,主持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由地质资源系骨干教师组成的“青藏高原地质资源工程团队”于2024年获得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并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矿相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矿产勘查学、西藏区域地质、高原地质灾害、地热学基础等;实习包括地质认识实习、地质测量实习、水工环地质实习、地质填图与资源调查实习、生产实习、矿山地质实习、毕业实习等。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研究方向涉及固体矿产勘查、油气和地热资源勘查、物探遥感勘查技术方法、矿山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重大工程建设等;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地球系统与演变、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数学地质、地球物理勘探、矿床地球化学、遥感地学应用、地热能、高等工程地质学、高等岩石力学、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等。
地质资源系现有基础地质实验室、岩石标本室、显微镜室、勘查地球物理实验室、遥感地质实验室和共用的测量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在西藏自治区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有实践教学基地,在林周县、羊八井镇、甲玛矿区等地点建有实习基地。
地质资源系现有1个省部级平台,为波密地质灾害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共建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卫星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环境评价中心”,4个校级平台,分别为“高原地表环境遥感监测联合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质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高原地质灾害研究中心”、“高原生态演化与人工修复实验室”。
地质资源系教师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记“国之大者”,为国家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的下、干得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