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工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西藏大学工学院自20017月开始筹建,于20037月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西藏大学的工科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发展,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西藏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60名,其中专任教师44人,实验人员8名,行政管理人员4名。学院教师学历结构:博士10人,占比:16.7% ;硕士35人,占比58%;(目前学院有8名青年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5名教师在攻读硕士学位);教师队伍中职称结构:教授7人,占比12%;副教授10人,占比17%;讲师27人,占比45%

  • 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自治区级一流专业、交通运输5个本科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建筑学、土木水利、交通运输4个硕士学位点。作为自治区重要工科人才培养基地,落实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执行者,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较强的教学水平。1、理论教学:制定适应本地工科行业发展的教学大纲,增加了具有高原特色的课程,例如:《西藏民族建筑文化》、《西藏旅游交通》、《高原地质》等课程在专业领域上让学生学习了解西藏的特色文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背景的理解,更好的服务西藏。2、实践教学:学院具备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学院实验中心有近6100平米使用面积的4栋实验教学楼,有31间本科教学实验室,15个较大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4间实验室专门用于学生的创新开放实验室,包括藏式建筑与人居实验环境实验室、高原地质灾害实验室、高原交通仿真实验室等,还建设有教育部波密野外地质灾害观测站、西藏自治区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心,内设高原地质灾害研究中心、高原生态环境与人工修复实验室、高原地表环境遥感监测联合实验室,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该专业培养。3、联合培养:自2016年学院与西南交通大学开展联合培养计划以来,共输送6180名学生到西南交通大学学习。计划采取“1+2+1”模式,即1年在藏大学习基础知识,2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学习深入知识,1年在藏大完成毕业设计或实习。完成后,将获得两所学校的盖章认可。

  •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参与国家青藏第二次科学考察和川藏铁路建设项目,近年成功申报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自治区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学院教师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多次组织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挑战杯”“成才杯”“蓝桥杯、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结构竞赛、地质专业竞赛、西部之光建筑设计大赛、交通科技大赛等各项大创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副院长 杨才滨

 党委副书记、院长 索朗白姆

 党委副书记 扎西曲扎

 副院长 程刚

 副院长 赵坪锐(援藏干部)

 专职组织员 格桑扎西

  • 学院联系方式

 工学院办公室:0891-6405213

 工学院教务科:0891-6405224

 工学院学生科:0891-64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