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在西藏大学纳金校区的沉浸式教室,西藏大学工学院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联合开展了“同步异地”课堂教学,西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兴堂,教务处处长王琼、工学院党委书记李丹及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国政,教务处处长崔凯、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闫海峰等专家领导莅临观摩。本次观摩课由工学院院长张金树主持,程刚教授与雷艳红讲师主讲。
“同步异地”教学模式是西藏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共同探索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实现了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不受地域的限制,是一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上课前,藏大学生代表19级交通运输班学生扎西索南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进行发言,认为“同步异地”教学模式结合了双方教学特色,凸显双方的教学优势,课堂上可以与千里之外西南交通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课程互动,课后再由本校老师进行辅导答疑,让同学们在获得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同时,有效地扩大知识面和专业认识,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接着,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副校长表示,两校于2020年开始联合开展同步异地课堂教学,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经双方不断探索,进行改革和完善,该教学模式已基本成熟。就“同步异地”教学模式的发展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持续推广“同步异地”教学,助力教学援藏;2、拓宽授课渠道,提升教师教学能力;3、加大教学资源共享力度,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最后,西藏大学张兴堂副校长讲到,今年是西藏大学深化新时代学校评价改革等重大战略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保障能力的攻坚之年。在“一校包一院”的对口支持下,2020年西藏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展开了教学质量提升的深度合作,不仅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提升了我们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步异地”教学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凸显双方高校在改进教学模式、实现教育均衡上的努力实践,符合当前教育理念,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模式创新。
目前,“同步异地”教学模式是继“1+2+1”联合培养模式向“1+1+1+1”模式的一次探索式的教学转变和改革,深受师生的一致好评,是西南交通大学和我校在教学模式创新合作中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两校合作共赢下产出的优质教学成果,将积极地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